今年来14家港股公司宣布私有化退市,“撤退”背后带着怎样的思量?

来源界面新闻   2023-07-10 12:25:06

今年以来,港股公司私有化频频出现。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14家港股公司宣布私有化或已经退市。为何今年港股有这么多公司选择私有化?这些公司有着什么样的动机?


(资料图片)

多采取溢价收购策略

7月5日,雅士利国际发布公告称从下午四时起,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将予撤销,这是今年下半年第一家私有化退市的港股公司。

早在去年年中,蒙牛就公告称拟要约收购股份并撤销其联交所上市地位。

所谓私有化股票是指上市公司少数股东在二级市场上收购所有流通在外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进行退市操作。

界面新闻记者留意到,除了雅士利国际,今年上半年还有三家公司已经通过私有化的方式退市,分别是江南集团、寰亚传媒和金利丰金融。

如寰亚传媒于今年3月20日下午四时被撤销上市。公司指出,将获配发及发行合共2.64亿股新丰德丽代价股份(占全部已发行丰德丽股份之约17.70%)。

界面新闻记者留意到,自6月以来,港股私有化的公司相对集中,多家公司先后披露相关方案。包括安宁控股、茂宸集团、永盛新材料、保利文化、达利食品以及俊知集团等。

一般而言,私有化的要约价格较公司现有股价有明显涨幅。如保利文化彼时公告称,每股H股注销价8.88港元:最后交易日于联交所收市价每股H股5港元溢价约77.6%。达利食品私有化价格为3.75港元/股,较达利食品发布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约37.87%。茂宸集团股份的要约价格于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的收市价每股0.0280港元,溢价约20.7%。

红蚁投资总监李泽铭认为,无论是净资产价值或者是PE估值,相关公司都处于一个极低的位置,所以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机会进行私有化,先以一个相对便宜的价格把它私有化,此后可能还会面临重组、分拆,或也可以重新以一个更高的价格上市。

实际上,由于私有化这种要约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现金,这对于拟收购方的财力是一种考验。如金利丰金融根据相关建议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为10.37亿港元。亚美能源需要的最高现金金额则高达近27亿元。

为何进行私有化退市?

私有化即是暂时退出相关上市地资本市场,为何众多公司会选择这样一种运作方式?

富途研究团队告诉界面新闻,今年港股市场低迷,许多公司感到股价未能准确反映实际资产价值,股票长期成交低迷,融资能力不足。对于这些公司而言,维持上市的意义有限,但却需要承担维持上市的成本负担,因此选择私有化。

“如果当前股价无法准确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私有化有助于公司发展。私有化可以维护公司在客户、员工和投资者中的声誉,并减少维持上市的成本。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私有化注销价为他们提供了套现退市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获得资金并寻找其他投资机会。”富途研究团队说。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种现象对于港股来说并不少见,今年相对较多,是因为港股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他指出,当前港股流动性比较差,想退市的公司基本都丧失了融资功能,股价很低,而且交易不活跃。这些企业退市之后,可能会寻求在其他市场重新上市。“上市公司的选择是理性的,如果市场丧失了融资功能,股价低于公司认可的价值,保持上市地位是需要成本的,这是不合算的。”郑磊说。

事实上,多家涉及私有化的公司均表示其股票涉及流动性问题。如保利文化指出,自2019年来,H股的价格呈现下跌趋势。此外,鉴于H股的股价表现和低流动性,在如此不确定、困难且充满挑战的营商环境中,该公司认为目前从公开股票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不太可能在可预见的将来有重大改进。

另如已经退市的江南集团指出,由于股份流通量较低及其交易相对表现欠佳,且维持上市地位需要高额的合规成本,公司目前的上市平台不再足以作为其长远发展的资金来源,且在股权资本市场为未来发展壮大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江南集团预期会大幅减少为维持上市地位及遵守监管规定而将予投入的行政成本及管理资源。

李泽铭分析道,类似像很多公司上市以后,没有成交量,但是为了保持公司的上市地位,又需要有各种各样支出,同时还要面临正常的监管,这里面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因素,如果这家公司在香港既没有成交,也没有人关注,已经完全失去了集资功能,公司可能觉得私有化不再上市之后,未来付出的成本会更低。

协纵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私有化的安排也可能是相关企业家族在投资策略方面有所变化,比如说涉及资产的布局,可能会投资到别的领域或者其他的国家、地区,在这种情况之下,需要把公司进行私有化,因为有一些事情在上市公司层面是不适合开展的,即上市公司每年都有业务压力,比如说把资产变卖,进而只是保有现金,一般是不合适的,所以他们想通过私有化,提升自己的财富值,这也可能是一种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