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聚焦:义乌追光:从世界“小商品超市”到“光明之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5-30 21:45:5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费心懿 义乌报道

5月10日,一列名为“光伏号”的海铁联运专列驶入宁波舟山港穿山铁路港站。这一专列所装载的100个标准箱光伏组件,将随着远洋巨轮出口海外。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伏组件出口海外基本上依靠海运,便利的交通条件正是各大光伏组件厂商考量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地图上看,义乌距离宁波港直线距离约200公里。而在2019年10月,设计全长188公里的金甬铁路开工建设。该铁路线建成运营后,将实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与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互联互通,有效满足沿线地区客货运需求。

义乌并非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地方新兵。早在2017年,光伏电池片厂商爱旭股份就进入义乌,开启了该市光伏产业发展的篇章。此后,东方日升、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正泰集团等光伏龙头企业相继携带项目进驻义乌。

眼下,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招商的“香饽饽”。单从国内目前布局光伏产业的县级市来看,义乌已是佼佼者。截至2022年,该市光伏产业规上产值达872.30亿元,占整个浙江省光伏产业产值的30%以上。

不过,对于义乌而言,当规模化扩张已有时日后,如何完善产业链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该市接下来需直面的新阶段。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义乌接下来针对光伏项目的招商重点将侧重于打造一个较为完善的光伏产业全生态体系。“比如,在已有的电池组件基础上,我们优先保障辅材类企业的招商。”

小商品之都装上光伏“引擎”

4月27日早上9点,义乌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义乌晶澳)东侧的辅路上挤满了货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机从一辆货车上看到,其所装运的是一组光伏背板材料,正在等候进厂卸货。而在道路的另一侧,装载印有“晶澳”标志光伏组件包装箱的货车,陆续驶出厂区,它们将驶向宁波、南京等方向。

2019年底,晶澳科技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就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三个月后,晶澳科技决定扩大在义乌的投资——2020年2月,该公司宣布将前述项目调整为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总投资达102亿元。这也是晶澳科技当年抛出的为数不多百亿元扩产计划。

回忆起当时的签约场景,义乌晶澳相关负责人记得,2020年3月2日这天,恰逢疫情干扰,双方合作采用了云签约正式达成。“本来计划分4年建设,但我们实际提前了1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公告所公示的全部项目。”

“晶澳不是最早来义乌的,但却是项目建设最快的。”该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根据记者获悉,义乌晶澳“年产10GW高效电池+10GW高效组件” 项目占地面积661.75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米,是晶澳科技回归A股后的第一个募投项目,也是目前该公司产品技术最先进、智能制造数字化水平最高的生产基地。而自项目签约之后,仅用142天,义乌晶澳当时全球最大的光伏智能单体车间便建成投产。

事实上,上述项目的落成不仅对晶澳科技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是义乌自发展光伏产业以来引进的第二个百亿级光伏项目。

时间回溯到2016年6月,袁家军在担任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期间调研“光源科技小镇”建设时,曾提出要求:义乌要积极招引科技型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将“光源科技小镇”打造成为“世界光明之都”。至此,这座已经誉满全球的小商品之都,要添上新的发展引擎。

2021年初,义乌“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该市再度明确提出,要“打好世界光明之都、绿色动力小镇为引领的智造牌,联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在建成“世界光明之都”方面,义乌表示要全力打造国家光伏产品智造基地,加快形成智能显示产业集聚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义乌已经围绕光伏电池、组件,大力招引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链全贯通。截至2022年,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量排在第二的爱旭股份,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六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东方日升均已在义乌设厂。此外,2022年6月,正泰集团总投资达113亿元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和分布式电站项目,同样落户义乌。

与此同时,“老朋友”还在加码。

2023年4月11日,爱旭股份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扩大高效电池产能规模,加速产业布局,该公司拟在浙江基地投资建设义乌1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和义乌1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组件项目,这两个项目合计总投资近130亿元。

不可否认,义乌制造的光伏产品已然在市场颇具规模。截至2022年底,该市已投产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产能都达到35GW,占全球市场份额近20%。

需注意的是,用数年时间度过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后,义乌的光伏产业接下来则要跨入高质量发展期。按照规划,到2025年,义乌千亿级智能光伏产业集群将基本建成,光伏电池片产能达到70GW、组件产能达到65GW,总产值有望突破1200亿元。

据悉,针对智能光伏产业,义乌将在产业引导基金、数字化改造、基础设施代建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促进该产业更快、更稳、更好地发展。

修建新能源产品出海“新栈道”

如今,在大名鼎鼎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新能源的基因正迅速融入其中。

今年3月份,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市场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开业,首批260多户经营户入驻新市场。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新能源产品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里毗邻义乌国际商贸城核心的F区,与义乌金融商务区隔街相望。

由于距其对外开放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彼时市场内人流量并不算多,但已有不少店家在这一新开放的市场沿路的墙壁上挂起印有中英双语的产品广告。肤色各异的外国商人紧接着广交会的契机,改道于此了解产品、寻找商机。

在新能源产品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见到不少店铺的工作人员在崭新的市场来来往往搬运着各类展品、整理柜台。新源照明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是从2008年入驻义乌国际商贸城,上个月刚刚从原来的店面搬迁到这里。“这里的店铺租金价格是通过竞拍得来的,说明其实这边行情还是蛮好的,也有聚集效应。”

公开资料显示,义乌国际商贸城新能源产品市场于2020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设有地上五层和地下两层,停车位1400个。其中,市场一楼布局为家装五金产品行业经营区,二楼为新能源系列产品经营区,共有商位490间,单间商位平均面积达30平方米。同时,二楼有超2000平方米新能源汽车展示区,已引进新能源汽车品牌10个。

目前,新能源产品市场已初具规模,汇聚了光伏组件、储能系统、新能源照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大类200多个品牌的万余款单品。在一家名为奇点能源的商铺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其所展示的部分灯具和便携式充电宝。一位店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店铺刚刚落定,还有很多展品尚未到位。

有意思的是,诸如此类的国内储能品牌“新秀”在此并不多见,更多的店铺风格仍然“继承”了义乌的“草根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逻辑依旧在这里沿用,前店后厂、品类丰富、批量百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新能源产品市场主要辐射中东、非洲、东南亚以及南美等地,而这些国家、地区对于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与欧美国家不尽相同——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更关注性价比和效率,对品牌和美誉度的需求并不突出。一个细节是,当国内的光伏头部玩家在围绕大功率组件的角逐中酣战,而诸如158mm、166mm等尺寸已经不算先进的光伏组件在这里则较为多见。

一家销售新能源产品的店铺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少客户在采购光伏板(即组件)时,“倾向于中性包装,不带我们自己公司信息的,有的时候他可能是会贴自己的品牌标签。”

整体而言,义乌新能源产品市场陈列着品种繁多的新能源单品:从太阳能板制作的野营餐桌到形态各异的太阳能路灯产品,从配备在房车上的便携式智能蓝牙音箱到小型储能装置,产品种类多样、各具特色。

受益于地方较好的交通和商贸条件,在义乌采购的外国友人也有一套自己的模式。“义乌它是最便利的地方,就是拼箱。”上述店铺负责人介绍,如果采购方希望预定一款产品的数量达到了几个集装箱的时候,就会直接去工厂去走一走,单品量大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工厂成本比较低,直接向工厂采购。

实际上,从原有义乌国际商贸城开辟出而出的新能源产品市场,正在见证着“世界小商品之都”的转型之势。这其中,数字化改造更是成为标志化举措。

自2020年以来,义乌商贸城完成了第一阶段初期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和第二阶段的数字基建与平台系统建设。随着今年3月份二区东新市场的开业,义乌商贸城的数字化进入了第三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义乌国际商贸城展示的“数字驾驶舱”,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各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发挥职能数据中台海量数据的优势,通过各项指标从宏观态势到围观动向、全面细致地展示义乌市场的数字化建设成果,以及市场整体运行态势,做到“数据一屏展示、指标一屏分析、场景一屏透视”。

此外,数字工具箱和感知网络等设置也为义乌商贸城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全局视野。例如,义乌以各出入口、店铺、区划通道为基础架构,通过人体客流相机、新型摄像探头、互动屏触点设备等布局新基建了解客流情况,构建市场全域感知网络体系,强化“人、货、场”数据获取。而这些,将在新能源产品市场进行规模化运作时发挥重要作用。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义乌机电产品出口584.7亿元,同比增长11.5%。这其中,光伏产品出口破百亿元——太阳能电池出口101.7亿元,同比增长14.5%。

猜你喜欢